幕墻的防水與密封技術是確保建筑外墻耐久性和防止雨水滲漏的關鍵。以下是對幕墻防水設計的詳細探討,包括密封膠條、排水系統、防水層等方面:
一、密封膠條
密封膠條是幕墻防水與密封技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作為門窗、幕墻的柔性連接配件,具有能伸能曲的特點,能夠有效填補縫隙,阻止雨水滲透。
材質選擇:
根據高溫、低溫、晝夜溫差、紫外線、濕度、海拔等地理環境選取材質。
根據相容性、防火等級、表面摩擦力、硬度、顏色、氣味等使用部位、基本功能選擇材質。
根據壁厚、高度、寬度、截面投影形狀等尺寸結構選擇材質。
設計選用:
密封膠條的設計應遵守柔性密封材料的特點,注意壓縮量(壓縮工作范圍)的準確選取。
不同尺寸的密封膠條,均應當注意壓縮量的準確選取,這也是密封膠條可靠性保障的關鍵環節。
密封膠條應提前做硅酮密封膠和型材的相容性試驗。
性能優化:
選擇合適的膠條硬度,通常選擇65度左右的膠條,綜合性能較好。
設計較大截面空心密封膠條時,建議選擇70~75度的膠條,有較好的抗塌陷能力。
安裝與維護:
膠條安裝前一定要清除型材上的毛刺、鐵屑、油脂和其它雜質。
安裝時應避免暴力安裝,確保密封膠條安裝到位,不出現扭曲變形。
定期對密封膠條進行檢查和維護,發現破損、斷裂、收縮等異?,F象應及時更換。
二、排水系統
排水系統的設計是幕墻防水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能夠確保雨水順暢排出,避免在幕墻內部積聚。
設計原則:
遵循“防、排、截、堵”的基本原則,確保雨水能夠順暢排出。
合理規劃排水孔的位置和數量,以及排水管道的布局和走向。
構造設計:
通過合理設置擋水條、披水膠條等構件,有效截留雨水。
排水孔和排水管道的設置應避免影響幕墻的外觀效果,同時也要考慮其對幕墻結構的影響。
材料選擇:
排水管道應選用耐腐蝕、耐磨損的材料,以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
維護與保養:
定期對排水孔、排水管道等進行清理和檢查,確保其暢通無阻。
對于出現的損壞或老化現象,需要及時進行修復或更換。
三、防水層
防水層是幕墻防水的第一道屏障,它能夠直接阻止雨水滲透。
設置位置:
防水層通常設置在幕墻的外側,直接面對雨水侵襲。
材料選擇:
選用優質的防水材料,如EPDM膠條、硅酮橡膠密封料等。
構造設計:
通過對插接結構和擋水膠條的合理設置,構建成塵密線、水密線,從而確保幕墻內側不受雨水侵襲。
施工與維護:
防水層的施工需要保證其連續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現漏涂、空鼓等現象。
定期對防水層進行檢查和維護,發現破損或老化現象應及時修復或更換。
四、綜合防水技術
除了上述具體的防水措施外,幕墻的防水還需要考慮綜合防水技術的應用。
等壓防水原理:
在窗頂部位設置壓縮型擋水密封膠條,提高開啟窗的水密性。
通過設置等壓腔,使進入等壓腔內的少量雨水可以靠重力順利排出室外。
單元式幕墻防水:
單元式幕墻在工廠已將單元組件制作完成,靠相鄰兩單元組件相鄰框對插組成組合桿完成接縫。
單元式幕墻對插接縫部位的防水構造設計按照雨幕原理進行,通過3道密封線形成等壓腔來確保單元的氣密性和水密性。
明框玻璃幕墻防水:
明框玻璃幕墻的接縫構造方式主要有密封層、密封村墊層和空腔三層。
密封層是接縫防水的重要屏障,需要具備防滲性、防老化性、無腐蝕性,并且能夠保持彈性。
空腔設計可以有效防止擠入縫內的雨水因毛細現象進入室內。
五、確保幕墻耐久性的措施
為了確保幕墻的耐久性,除了上述防水措施外,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定期檢查與維護:
定期對幕墻進行檢查,包括平整度、膠縫、固件、刮花、掉漆等方面。
發現變形、脫膠、松動、刮痕等問題時,應及時進行修補或更換。
選用優質材料:
選用經過認證的優質材料,如鋁合金型材、玻璃、密封膠等。
確保材料具有良好的耐久性、抗腐蝕性、抗老化性等性能。
專業施工與質量控制:
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進行施工操作,確保施工質量。
在施工過程中進行質量控制,確保每個環節的施工質量達到標準。
綜上所述,幕墻設計,幕墻的防水與密封技術是一個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密封膠條、排水系統、防水層等多個方面的因素。通過科學合理的防水設計、優質的材料選擇、專業的施工與質量控制以及定期的維護與保養,可以確保幕墻的耐久性和防止雨水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