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造價咨詢企業要守住自己的傳統優勢,還要建立適應新時期和新基建的新優勢。傳統優勢包括工程造價的“五算”和對基本建設各階段的投資管控能力,運用定額預測投資數量協助建設單位科學決策的能力,利用自身專業優勢消除建設單位相對施工企業的信息劣勢的專家能力,協助建設單位進行招標采購到適合項目的設計、施工供應商的釆購能力等,新優勢包括:利用自身積累的巨量已完工程項目的技術經濟指標與數據滿足業主的高端需求,充當業主的投資與實施顧問,對建設項目實施全面管控并實現項目增值;對新型的發承包與投融資模式(PPP、EPC、IPD、CM、投建營、TOD)進行有效的投資管控,運用性價比指標對建設項目進行限額設計和設計優化,運用LCC、VM、BIM、數字孿生、Al和區塊鏈對建設項目進行數字化管理等。
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做專做精是咨詢領軍人物和專業精英的普遍共識,工程造價咨詢企業也要做大做強。專精跟做大做強并不矛盾,但專精肯定不會與小劃等號。根據國際經驗看,既大又強的又專又精的工程造價咨詢企業很多,放眼望去既大又強的又專又精的工程咨詢企業更多。
做大做強是指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組織的抗打擊能力、抵御風險的能力、擴張的能力;而做專做精是指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產品核心競爭力,包括精準滿足業主需求的能力、運用新技術的能力和適應變化的能力。一般來說,專與精要專注于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傳統優勢,同時也要更加專注于培育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發展中的優勢。
而大與強則應專注于在互聯網時代的組織再造、投融資平臺、服務質量管控、人員晉升系統、員工持股及獎勵計劃、企業文化核心理念等組織與管理戰略。綜上所述,專精是咨詢產品競爭力,大強是企業組織與經營戰略,兩者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補充與促進的關系。我們完全可以既做到專精又做到大與強。
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傳統優勢非常明顯,那就是全過程工程造價咨詢。但是我們在全過程的一頭一尾處存在明顯的短板,一頭就是輔助投資決策的能力,包括:利用巨量已完工程的技術經濟指標進行投資方案的比選和可行性研究,下達限額對設計進行投資管控、利用性價比指標進行設計優化等。一尾就是資產管理,包括項目可經營性分析、設施管理(FM)和全生命周期資產管理(LCAM)等。有觀點認為一尾的內容不是工程造價管理的內容,也可以商榷,但一頭的優勢明顯不強是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短板。工程造價咨詢領軍人物和專業精英應當重視全面構造工程造價咨詢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勢),方能提升工程造價咨詢產業的地位。